"); //-->
01
需求下滑,裁员不断
今年的半导体行业,一如频频爆冷的卡塔尔世界杯,令人难以预料。
谁能想到,去年此时半导体巨头们的收入、利润尚在节节攀升,股价更是屡创记录。转眼到了今年,作为电子行业的核心区,半导体业的“裁员潮”却滚滚而来,巨头也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
比如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由于全球PC业务需求萎靡,英特尔的主业遭到重挫。据悉,英特尔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0%,净利润更是暴跌85%,宣布预计三年内最高削减130亿美元成本,约合人民币940亿元,并决定进行大规模裁员,涉及人数或至上千人。
而其老对手AMD也笑不出来,季度财报未达预期,因需求下滑加大了控制运营费用的力度,同时收缩招聘。
再比如,常规芯片的顶级制造商——晶圆代工大厂格芯在衰退的经济环境中亦难以乐观,计划控制成本将后续每年的运营费用降低2亿美元,近日也宣布开始裁员,并已冻结招聘。
可以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蔓延,芯片巨头都迎来了凛冽“寒冬”,从AMD到三星,从希捷到Arm,裁员或缩招成了大厂们削减成本的手段之一。
但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巨头裁员,对于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当美国芯片设计厂商 Marvell在中国区裁员近千人时,求贤若渴的中国同行们立马围观上去,并递出了橄榄枝。
你可能难以相信,作为“热门领域”的电子行业,裁员是一种痛苦,招人更是难上加难。
▲2021中国国际半导体展
02
国内电子业:挑战即机遇
人才难找,已成为电子行业的共识。尤其近几年,集成电路行业的“抢人大战”长期持续。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11月2日,人社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缺工情况较为突出,如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电子仪器与电子测量工程技术人员、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印制电路制作工等职业都位于缺工排行之列。
▲2022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部分)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为76.65万人左右,人才缺口约为22万人。
但专家估算,根据这几年连续发布的《中国集成产业人才白皮书》,以及全国定点监测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数据,算上产业技术工人,以及各个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领域,以及制造芯片的设备领域,芯片人才的缺口绝对大于30万人。
电子行业人才缺口超过二分之一了。而从我国现有人才结构来看,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仍不足,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较少,对我们电子人而言,这是非常好的行业发展红利。
与此同时,企业们也应做好迎接曙光的准备。
回顾近几年的“芯片制裁”事件,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为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针对性“使绊子”可谓不遗余力——
2018年中兴被“封杀”,美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自2019年至今,华为公司经历了4轮制裁;2020年中芯国际被美列入实体清单,10nm及以下制程发展被严重限制……
▲ 2021年4月美国总统拜登讲话时手拿晶圆
今年8月,美国通过《2022芯片与科技法案》,规定未来十年中,禁止美企到中国大陆投资先进制程技术。从实体清单到出口管制,在美方的步步紧逼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一段尤为艰难的时刻。
但是,我们不必悲观,反而应化挑战为机遇。
03
企业与从业者如何乘风破浪?
熟悉新中国工业独立自主的历史,就能从中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被“卡脖子”卡到无路可退,越是会凝聚团结,迸发出绝地反击的力量,涅槃重生。
2022年11月,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绍辉在分享《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展及未来突破点》报告时指出,“中美科技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半导体国产化需求长期趋势未变,进口替代正在进行。国内半导体供应链已从高度依赖国际厂商,转向国内外均衡发展,部分关键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实现零的突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其国产化率提升至如今的20%—40%”。
简而言之,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国产替代”将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主线。与之相关的5G在我国大规模商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步成熟,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春天已不远,因此企业正在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2020年—2030年十年间国内5G经济产出预估。(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
那么,企业与个人如何在这场奋进的国产替代浪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如何搭建起沟通桥梁,让资源对接变得更简单,助力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替代、促成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华丽蜕变?
一方面,倚重国家的扶持与推动。
2022年4月,26年来首次修订的《职教法》进一步强调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11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事实上,近两年来诸如此类的扶持消息不断,可见国家对电子产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企业与个人也亟需借力电子产业相关服务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增效、个人价值传播等需求,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电巢作为电子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产业发展浪潮中正承担了此功用。
电巢已与超5000家企业建立合作,拥有200+专家资源及200万知识库等,今年我们上线了「电巢号」,基于行业用户需求为电子产业链所有企业与个人打造了更全面的学习、工作、认证平台,致力于让知识被看见、获认可、有价值。同时利用大数据精准分发、共享机制实现数字化营销,赋能企业及个人沉淀数字化资产,提升品牌价值及影响力。
在「电巢号」上,企业与专家人才,通过内容创作、一键多平台分发,辐射给全平台200W+累计用户,从而实现知识的最大化效用、优质资源的精准对接。电子产业链企业与专业人才的强强联合,因此又多了一种可靠的路径。
21世纪,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从被卡脖子,到逆风翻盘,中国航天完成了弯道超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也将成为下一个样板。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